约翰逊被骂臭,中国远征!看懂了吗?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文/神州日知 祗舍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今天,我们不仅在见证,而且参与和创造历史。
抗疫战争中,人人都是战士,人人都是英雄。
医生抗疫是战斗,物资供应是战斗,宅家隔离也是战斗。
宅在家中,保护自己,避免病毒传播;
冲锋在前,救死扶伤,杀死万恶病毒。
这里没有前方后方,到处都是战场!
股市屡屡崩盘,经济陷入低迷,人们极度恐慌。
这是一场全面的战争,这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一种新的战争形态。
随着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成为永不出现的历史名词,或者是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的战争。
谁也预料不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竟以这样的形态降临人类!
爱因斯坦曾对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有段经典预测:“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但是,我认为到第四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手中的武器将是木棒和石块。”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大战是如此残酷,我们轻忽不得!
新战争形态
看懂了吗?
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敌人:病毒;
武器:药物;
士兵:医生;
...........
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国一开始就称这场战争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这场战争和一战、二战、国际反恐战争不同,前三场战争都是人类不同国家或势力集团之间捉对厮杀。
一战、二战根源于贸易战,战争既是生产过剩与经济危机的结果,但同时战争又是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它使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源于贸易战,而贸易战又源于产能过剩与经济危机,但一战又消耗了过剩的产能,世界经济秩序又得以恢复平衡。
二战也是如此,对此周期循环现象,可以称之为现代战争的历史周期律。
但是,如今这场全人类的反毒大战,是后全球化时代,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携手和病毒作战。
病毒就是敌人,医生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药物就是子弹。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堪称“第三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病毒作战的历史。
此前与病毒作战,为什么不称之为世界大战呢?
因为当时的人类面对病毒束手无策,毫无还手之力。
不论是中世纪的黑死病,还是第一世界大战末的西班牙大流感,人类毫无对策,只能坐以待毙。
今天,人类终于发展到可以和病毒决一死战的程度。
但是,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各国战况喜忧参半,七零八落。
中、韩、伊、意、西班牙等国,面临病毒进攻,都展现了严防死守的决绝态度。
其中,中国已经转入战略反攻,并开始外派远征军出征,体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胸襟。
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取得初步胜利,伊朗和意大利正和病毒殊死搏斗,西班牙已封锁边境,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
美国因为特朗普选举需要,在“绥靖”了一段时间之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举国之力展开与病毒开战。
其它绝大多数疫情不太严重的国家,也内肃残敌,外防入侵,努力拒敌于国门之外。
在这场世界大战中,人类的本性暴露无遗,互帮互助的有之,互喷互撕的有之,雪中送炭的有之,落井下石的有之。
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国与国的矛盾暴露无遗,出手相助的有之,以邻为壑的有之,积极备战者有之,贻误战机的有之。
各国政府与政治领袖人物都犯过愚蠢的错误,贻误过最佳战机。
但整体而言,大家的作战对象和战争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消灭病毒,控制疫情,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前两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相互厮杀,刺刀见红,死伤惨重。
一战中,30多个国家参战,死亡1000多万人;
二战中,60多个国家参战,死亡7000多万。
这一次,病毒已席卷120多个国家,目前虽然仅死亡6000多人,但是,这仅仅还在病毒肆虐的初期,最终死亡多少人,还是未知数。
如果任由病毒长驱直入,哪怕只有1%或0.5%的死亡率,死亡人数也在8000万至4000万之间,一点也不逊色于一战和二战。
德国默克尔说了,最坏情况,60%至70%的德国人可能被感染;
美国医生坦陈,可能有160万美国人去世……
惨烈之况,触目惊心!
这场战争首爆于武汉,迅速占领整个中国,并向欧洲及全世界扩散。
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极为相似。
二次世界大战首爆于中国,“九一八”事件拉开序幕。
1938年,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这次战争,首先也是亚洲全面沦陷,韩国、日本、伊朗等全部“中标”,随后,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以及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等全部沦陷,成为病毒肆虐的第二战场。
须知,这次非常规的战争,我们唯一的敌人,就是病毒。
要赢得这场大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携手。
某一个战场的胜利,绝对不会是彻底胜利;
因为任何一个战场的疏忽,结果就会是纵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对中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除了围歼残敌,还要帮助朋友,更要防止病毒从背后偷袭。
还千万大意不得呵。
英国首相约翰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负责任态度,使其在国际舆论上备受质疑
约翰逊被骂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二战初期,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德国采取绥靖政策,没能阻止希特勒的疯狂进攻,以致后来的欧洲战场希特勒德国节节胜利,欧洲全面沦陷,连欧洲强国法国也难以幸免。
张伯伦被人们骂了个臭头,最后黯然下台,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好在二战中,英国在丘吉尔领导下,不屈不挠、殊死抵抗法西斯“病毒”,重新获得过全球尊重,居功甚伟。
这次,在这场需要人类协同一致的战争中,同样的画面再次呈现。
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出台后,首相约翰逊被骂臭了。
英国,昔日的世界领袖,“日不落帝国”,这次,居然连战斗队形都未展开,更远未到弹尽粮绝地步,一枪不放,就向病毒面前举起白旗,缴枪投降
和张伯伦一样,约翰逊沦落成今天这副窝囊废样子,有网友直叹,当今的英国政府变成了二战中的汪精卫和贝当政府,可悲可叹!
不过,二战中,张伯伦绥靖政策祸害的是欧洲人民,这一次,约翰逊站在全人类对立面,放手让病毒肆虐,是不是一种投敌行为,纵容敌人呢?
十分令人诧异!
十分令人不齿!
英国放弃防控,等于在病毒进攻面前,给人类阵地洞开一个大口子,人为制造一个病毒漏洞,伤害的不只是英国人民,侵害的不只是英国人的生命健康,还使得全人类在全球防疫作战中借助这一漏洞,持续在人际间感染传播,而面临整体失败的可能。
在病毒进攻面前,如果英国是弹尽粮绝,山穷水尽,医疗资源耗尽崩溃,挡不住病毒大军汹涌杀来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或许还可以解释,值得原谅。
但是,像今天这样,约翰逊在病毒进攻下一枪不放,就说打不过对方,放弃抵抗,这和张伯伦有何差异?
如果把二战期间的法西斯比为“病毒”,这和汪精卫提出“和平建国”主张,选择向日本投降,和日本“共享共荣”,以及法国贝当政府,打着为了“避免法国人民继续陷战火涂炭”而选择向希特勒德国投降,和法西斯共存有何差异?
和平年代,这种打着医学和科学旗号,借助人民赋予的领导决策权力,骑劫人民的选择权,这就是政府不作为,这与把人民当成关在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白鼠有何差异?
战争年代,无论用再清新脱俗的医学语言包装,都遮不住病毒面前反人类投降主义行为,这是应该被送上海牙国际法庭审判的反人类犯罪,这与二战期间日本打着大东亚“共存共荣”旗号屠杀奴役各国人民有何差异?
人命关天!
数十万、上百万人民性命,还计算性价比吗?还算计利益得失吗?
这种政府决策发生在英国,长期以来将“人权”视为核心价值的国家,难道不是对英国政府与政治领袖人物极大讽刺吗?难道不是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公然羞辱吗?
看到当今约翰逊在战疫面前公然甘当俘虏,不知道丘吉尔在地下是什么心情?
如果这位二战领袖人物现在还活着,会不会被约翰逊活活气死?或是会把他公审之后就地枪毙?大英帝国,真是江河日下,丢人现眼,让人瞠目结舌!
“群体免疫”凑效吗?
抛开约翰逊不提,我们看看“群体免疫”究竟是否有效呢?
首先要清楚“群体免疫”究竟是什么?
“群体免疫”其实就是让足够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最后形成集体免疫力,使得新冠病毒和人类以后长期共存,占领人类的领地。
其实,英国政府采取这个策略背后也是有理论基础的。
首先是流行病学的理论——普遍免疫可以形成稳态。
现实是,这次新冠疫情同样存在大部分感染患者为无症状,或仅为轻症,可以在不经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后自限性痊愈的特点。
因此,通过放开疫情防控,让大量人口感染后自愈获得免疫力,然后集中医疗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也就是说不在防“感染”上花成本,而尽在防“死亡”上花成本。
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社会成本,这就是英国所行策略背后的逻辑。
根本上说,这种“群体免疫”方式看似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须知,这攸关人的生死,且能儿戏,且能冒如此巨大风险。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从中国经验看,中国竭尽全力保障了公民不受感染,在防控上不惜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了病毒的社区内传播,并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竭力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国家强大的决心和民众的配合力,这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够抄的作业。
如果做不到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结束战斗(2个月,正好碰到春节,给社会合理停摆创造了最佳时机),英国政府很清楚社会停摆的代价,所以,提出 “群体免疫”策略至少也是一种理论。
不过,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也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论,欺骗了本国人民,让他们到战场上送死。
这套理论至今阴魂不散,世界上的极端右翼分子仍然冥顽不化,兴风作浪。
英国策略建立在大部分人在被病毒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的基础上。
但这种策略对个体而言是存在风险的,部分轻症患者会在无预警情况下,骤然进展至危重状态,且危重患者救治极其困难。
实际情况下,从武汉前期经验和目前意大利、伊朗疫情发展中,我们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一旦迅速蔓延,重症患者增多,若是医院应对不充分,有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
但是,如果管控好,则可以顺利过渡到常态化重症管理,像德国就是成功的典范。
群体免疫的策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
在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发展下,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好生存的权利,而不是以个体的微弱力量去面对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
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一定比例死亡病例的传染性疾病,在可能实现科学防控的情况下,选择群体免疫这种看似公平的策略,可能存在伦理的风险。
春天已经来了,战争还在进行中;
更惨烈的结果,可能还没有来。
我们除了选择战胜,其实也别无选择。
尽管我们都清楚,肯定还会有各种的算计,肯定还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推荐也阅